Possessing a Vulnerable Body | PENG Si Qi Solo Exhibition
展期:2023. 4. 15 – 5. 6
開幕:4. 15 (週六) 下午3:00-6:00
地點:潮時藝術 磺溪空間 (台北市士林區磺溪街25號)
潮時藝術以持續關注的台灣「新銳藝術家」的腳步,今年邀請藝術家彭思錡以《擁有一具纖薄的身體》為題,於4月15日至5月6日在台北潮時藝術舉辦個展。
彭思錡近期作品以極為纖薄的葉片造形陶瓷作品令觀者印象深刻,以書畫的媒材經驗帶入陶瓷創作,藉由過去書畫與修復經驗與延伸,反思萬物的消長與重生。她著迷於每天往返工作室路途中與她天天相遇的構樹與血桐落葉,並連結此二種造紙原料的葉片與熟悉的書畫用紙為造型語彙,表現出獨特且新穎的書畫形式,探索東方藝術表現的多重可能性。
彭思錡1995年生於臺灣桃園,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,目前就讀美術創作研究所。創作養分來自東方的書畫、裝裱修復及工藝精神,作品以水墨、複合媒材、空間裝置呈現,曾獲2022年「世安美學獎」 造型藝術類,第26屆「南瀛獎」空間與複合媒體類類別獎,逐步在藝術創作領域中嶄露頭角。
文 / 彭思錡
如何擁有一具纖薄的身體?在此的纖薄是視覺上的,而意識到這個問句時,手眼早已被片片輕薄瓷物佔據。這幾年以書畫的媒材經驗帶入陶瓷創作,假想我是書畫修復師,將破損處一一保全畫心原初的樣態;假想我是造紙匠人,塗覆冰涼的纖維層層篩濾與堆疊;假想我是宮廷畫師,在運筆與畫意中找尋能夠留痕的蹤跡,種種行為與想望無處不是東方技藝精神的延伸。
這具身體脆弱地、寧靜地、堅韌的、不朽的、潮濕的、多孔隙地、穿透的、親密地、隱匿的…,而隱藏在身體空隙中,是水墨歷史包袱的重,是殘碎中提取的輕,是現世關係的重,是塵埃微粒的輕。纖薄的身體不只是美學樣式的呈現,更像是肉身,承載著我們的思想、生活細節,形塑我們對於自我、群體、乃至與世界契合的節奏。
文/林小溪
綜觀思錡的創作脈絡,會有點難想像彼此之間的關聯性為何,從水墨到裝置,從裝置到雕塑,但雕塑裡又隱約有著水墨古老的氣質,或是在裝置中也透露些過往時代的氛圍,儘管媒材不盡相同,作品的尺度既在掌心之間,也有的會超越身體的界線,但因著相似的質地與情感,又能將彼此串連。這也是此篇文章的路徑,沿著這條連接彼此的線,去理解作品中的精神,也觀看思錡近年來發展的系列。
輪廓-眾生XIII (2022)
輪廓-眾生XIII (2022)
輪廓-眾生XII (2022)
輪廓-眾生Ⅹ (2023)
輪廓-眾生XI (2023)
細看這些葉片,會發現彼此的造型如此迥異,卻都擁有著葉緣蜿蜒及不完美的殘缺,它們被封存在將要凋零的身軀裡。
而這軀體短暫又脆弱的瞬間,又被化作堅毅而永恆般的存在。
這正是生命中最成熟的時刻,兩股矛盾的力量――肉身的衰敗與精神的甦醒,在這張力之間,成了它們迷人的模樣。
輪廓-玩物Ⅸ (2022)
輪廓-玩物Ⅸ (局部), 2022
將紙張加以撕碎分解,多次搗碎成細小的纖維,再融合瓷漿,調和適當比例,塗附於葉片上,進行燒製,而葉子本體與紙漿纖維會在高溫中消逝,只留下極為細小到看不見的孔洞,來作為「瓷的結構」。
在高溫釉下彩燒製後,依照葉子的特性給予不同質地的色彩及金屬釉藥,除了每一次上釉時的均勻度,也必須考量到不同金屬對溫度的耐受性、顯色性。葉梗以生漆均勻地塗抹兩到三層,每一層都需要一週的時間待乾,所有的過程都是相當緩慢、細膩、專注又心靜的堆疊。
所有地方- no.6, 2022
所有地方- no.6, 2022
扎花般的, 2023
扎花般的 (局部), 2023
扎花般的 (局部), 2023
二十一世紀 思錡做字畫圖 鏡片, 2023
二十一世紀 思錡植草鋪景團扇 鏡片, 2023
二十一世紀 思錡植草鋪景團扇 鏡片(局部)
二十一世紀 思錡植草鋪景團扇 鏡片(局部)
二十一世紀 思錡植草鋪景團扇 鏡片(局部)
重返這條久遠又虛幻的路徑,原來是不斷地將許多情感化作細小呢喃的絮語,同時揉和著日常經驗,也在傳統技藝的限制及嚴謹中磨練,最後讓古老的、當下的氣氛沾染著自身,吟唱著悠遠的詩意。
1995年生於臺灣桃園,創作養分來自東方的書畫裝裱、工藝精神,為了探索書畫經驗的可能,作品多以複合媒材、空間裝置實踐,並帶入日常親密物件,聯結個人情感與生命之間的消長,試圖並存輕與重、逝去與保存、虛構與真實的關係,牽引出一條通往私密深淵的路徑。
潮時藝術 LIN ART PROJECTS
台北市士林區磺溪街25號 | No25, Huangxi St., Shilin Dist., Taipei City 111, Taiwan
Copyright © 2018 LIN ART PROJECTS潮時藝術